中文维基百科:优良条目/存档
優良條目存档说明: |
---|
|
輪展順序說明: | ||
---|---|---|
假如該條目被評選為典範條目或特色列表,又或者撤銷優良條目狀態時,不用提及刪除,僅供優良條目存檔紀錄使用。若果是因入選優良條目但未曾輪流展示時,可以經說明且校正,如無異議時補上。 |
优良条目存档: |
---|
(現由機器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21年2月1日 |
2021年2月2日 |
2021年2月3日 |
2021年2月4日 |
2021年2月5日 |
2021年2月6日 |
2021年2月7日 |
2021年2月8日 |
2021年2月9日弗拉维乌斯·希拉克略是拜占庭帝国皇帝(610-641年在位)。608年,他与父亲阿非利加总督老希拉克略一起发动针对皇帝福卡斯的叛乱,并于610年进军君士坦丁堡,打败并处死了福卡斯,同年10月5日加冕称帝。希拉克略的皇帝生涯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两场大规模战争,首先是602年-628年的拜占庭-萨珊战争。以及随后的阿拉伯人入侵战争。内政上,希拉克略通过推行新的折衷教义——基督一志论,试图解决帝国内正统教义和一性论派之间长期的矛盾。在他治下,帝国希腊化的程度继续加深,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他也成为第一个自称“巴西琉斯”的拜占庭皇帝。 |
2021年2月10日 |
2021年2月11日 |
2021年2月12日 |
2021年2月13日 |
2021年2月14日 |
2021年2月15日 |
2021年2月16日 |
2021年2月17日 |
2021年2月18日 |
2021年2月19日 |
2021年2月20日 |
2021年2月21日 |
2021年2月22日 |
2021年2月23日 |
2021年2月24日太阳辐射监测卫星二号是集电子监控、太阳X射线和紫外线观测功能于一体的科学卫星,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第二颗太阳辐射监测卫星。卫星的电子监控元件属银河辐射和背景计划,目标是绘制苏联防空雷达网;太阳光谱观测元件属太阳辐射监测卫星计划。1960年11月30日,太阳辐射监测卫星二号与子午仪3A卫星一起随雷神DM-21艾布尔星火箭升空,但因推进器第一级提前熄火,火箭偏离轨道,地面发射中心为防万一下令炸毁。残骸落入古巴境内并招来该国政府的正式抗议,又从古巴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动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研究。 |
2021年2月25日717年-718年君士坦丁堡之围是倭马亚王朝军队对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的一次海陆联合进攻。这场战役是数十年来阿拉伯军对拜占庭帝国发动的长期进攻的最高潮。最终,阿拉伯人被迫于718年8月15日解围,出海而去,归途中,他们又遇到风暴和火山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这次围城的失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守城成功使得拜占庭帝国得以继续生存,阿拉伯人则被迫改变了战略,尽管定期的进攻仍不间断,但他们放弃了彻底征服拜占庭帝国的念头。这次战役使穆斯林对东南欧的进攻被推迟数百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2021年2月26日 |
2021年2月27日沉着自信四人组是澳大利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队的自称,该队在莫斯科举办的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金牌。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抵制本届奥运会。自1960年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直至2016年奥运会,这依然是澳大利亚队唯一一次获得该项目冠军,也是美国仅有的一次没有拿下该赛事金牌。四人组包括马克·克里(仰泳)、彼得·埃文斯(蛙泳)、马克·托内利(蝶泳)和尼尔·布鲁克斯(自由泳),名义上由年纪最大的托内利(23岁)领队。以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为首的政府要求该国运动员抵制奥运会,但四人组拒绝配合,托内利还成为倡导运动员参赛权利的代言人。四人都曾因纪律问题与该国游泳管理机构发生冲突,其中三人在游泳生涯期间曾遭受禁赛甚至开除处分。澳大利亚队在往年的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曾获得奖牌,但1980年胜算十分渺茫,接力赛前的单项赛事同样表现不佳。最有希望胜出的三支队伍分别是苏联、英国和瑞典,但瑞典预赛首轮即遭淘汰,东道主在四名主力全部下场休息的情况仍然赢得第二轮预赛,胜过大部分主力参赛的澳大利亚队。决赛枪声响起后,澳大利亚首棒仰泳排名第四,比最快的苏联要慢一秒多,但第二棒埃文斯表现亮眼,是现场速度最快的蛙泳选手,帮助澳大利亚队在比赛完成一半时赶到第二位;接下来临时改游蝶泳的托内利把个人最好成绩缩短近两秒之多,队伍与苏联对手的差距也控制在一秒范围内;最终收尾的布鲁克斯表现远超之前成绩比他好的苏联选手,从50米转向时开始领先,虽一度被对手反超但很快就追上,最终以0.22秒优势为澳大利亚队收尾,拿下1972年奥运会后该国首枚奥运金牌。奥运会结束后托内利马上退役,“沉着自信四人组”成为历史,另外三名队员继续在不同赛事参加接力比赛,但1986年后均已离开国际赛场。 |
2021年2月28日強烈熱帶風暴雲茵是1984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其中一個熱帶氣旋,風暴於6月19日形成,在6月26日消散,維持了約一週。雲茵最初源自菲律賓海以北海面的熱帶擾動,其後成為熱帶低氣壓並在同日再增強為熱帶風暴。它自生成以來一直以偏西方向移動,由於其上層一直有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其發展始終受到限制,到6月24日凌晨登陸並短暫通過臺灣恆春半島附近,之後進入南海北部及經過香港以南海面,組織持續改善。它最終在6月26日登陸中國大陸廣東省雷州半島沿岸,翌日消散。雲茵對華南地區造成破壞,主要是雷州半島,江門市、茂名市、湛江市農業受到較大損失。電白縣逾千間房屋倒塌,沿海卅萬畝稻田受損,五萬畝甘蔗遭吹倒,五成以上林苗折斷。它同時導致皇家香港天文台需要懸掛該年唯一一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不過它移動較快,是次八號信號只是持續不足三小時,是二戰後至今總持續時間最短的八號信號,使到上班族需要立刻趕搭交通工具,東區走廊也出現啟用以來首次嚴重擠塞。至於菲律賓有三人因風暴帶來的西南氣流而喪生,當地100平方公里的稻田遭到破壞。 |